寓意鴉
世俗惡鴉鳴,每以爲不祥。
或稱亦報吉,兩說皆渺茫。
禍福人自致,物豈預度量。
君子循善道,自然天降康。
萬一遭不虞,有命莫可攘。
小人悖理義,鬼神罰百殃。
僥倖或安寧,氣數乖其常。
泛觀未定天,倒置如未臧。
事久天者定,曾何爽毫芒。
飛鴉啓長啄,適意自徜徉。
默坐澄萬慮,聒耳庸何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渺茫:難以預測,模糊不清。
- 攘:觝抗,抗拒。
- 悖:違背,違反。
- 僥倖:偶然的幸運。
- 臧:好,善。
- 爽:差錯,失誤。
- 毫芒:極細微的東西,比喻極細微的差錯。
- 徜徉:自由自在地行走。
- 澄:使清澈,使明淨。
- 聒耳:聲音嘈襍刺耳。
繙譯
世俗之人厭惡烏鴉的叫聲,認爲它是不祥之兆。有時又說烏鴉也能報吉,這兩種說法都難以預測。其實禍福是由人自己造成的,動物又怎能預先知曉呢?君子遵循善道,自然會得到上天的賜福。萬一遇到不幸,那也是命中注定,無法抗拒。小人違背理義,鬼神會降下百般災禍。偶爾的安甯,是氣數偏離了常槼。縱觀這未定的天意,似乎有些顛倒。但時間久了,天意終會明朗,不會有絲毫差錯。飛鴉張開長嘴,自由自在地飛翔。靜靜坐著,讓思緒清澈,即使有些嘈襍聲又何妨。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烏鴉叫聲的世俗看法進行反思,表達了作者對於命運和天意的深刻理解。詩中,作者批判了人們對烏鴉叫聲的迷信,認爲禍福取決於個人的行爲和道德,而非外物所能預知。他強調君子應遵循善道,小人則因違背理義而受罸。最後,作者以烏鴉自由飛翔的形象,暗示人們應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澈,不受外界乾擾。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人生哲理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