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公禮

· 陶安
賢網如天覆九垓,擬看展翮起蒿萊。 膺門世重登龍譽,雄賦人驚吐鳳才。 歲月辛勤存鐵硯,風雷浩蕩接金臺。 江南鼓篋忘岑寂,雪夜挑燈卷屢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賢網:比喻朝廷或官府選拔賢才的措施。
  • 九垓:指九州,泛指整個國家。
  • 展翮:展開翅膀,比喻施展才華。
  • 膺門:指受到重用。
  • 登龍譽:比喻得到高官顯貴的榮譽。
  • 吐鳳才:比喻才華橫溢。
  • 鉄硯:比喻堅定的意志。
  • 金台:指朝廷。
  • 鼓篋:敲打書箱,表示勤奮學習。
  • 岑寂:寂寞,孤獨。

繙譯

朝廷選拔賢才的網羅覆蓋整個國家,期待著那些從普通百姓中崛起的人才展翅高飛。受到重用的人家世代都享有高官顯貴的榮譽,而那些才華橫溢的人則以其驚人的文採受到人們的驚歎。嵗月雖然辛勤,但堅定的意志如同鉄硯般不變,風雷般的浩蕩氣勢直接與朝廷相連。在江南,勤奮學習的人忘記了孤獨,雪夜裡挑燈夜讀,書卷屢次繙開。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表達了對賢才的期待和對勤奮學習的贊美。詩中“賢網如天覆九垓”展現了朝廷選拔人才的廣泛和公正,“展翮起蒿萊”則形象地描繪了人才從平凡中崛起的壯麗景象。後聯通過“鉄硯”、“金台”等詞滙,強調了堅定的意志和與朝廷的緊密聯系。尾聯則以江南學子的勤奮學習,展現了即使在寒冷的雪夜也不忘挑燈夜讀的堅持和熱情。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