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百丈峯二首

· 高適
朝登百丈峯,遙望燕支道。 漢壘青冥間,胡天白如掃。 憶昔霍將軍,連年此征討。 匈奴終不滅,寒山徒草草。 唯見鴻雁飛,令人傷懷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支道:古代地名,位於今甘肅省張掖市一帶,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 漢壘:指漢朝的軍事防禦工事。
  • 青冥:形容天空高遠,青色深邃。
  • 胡天:指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天空。
  • 霍將軍:指西漢名將霍去病,曾多次率軍北擊匈奴。
  • 草草:匆匆,形容事物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翻譯

早晨登上百丈峯,遠遠望見燕支道。 漢朝的軍事工事在青冥高遠的天空下,胡地天空白淨如掃。 回憶起昔日的霍將軍,連年在此征戰討伐。 匈奴終究未能被消滅,寒冷的山上徒勞地長滿了草。 只看見鴻雁飛翔,令人心中感到悲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早晨登上百丈峯,遠眺燕支道的景象,通過對漢壘與胡天的對比,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回憶霍去病將軍的英勇事蹟,以及匈奴未滅的遺憾,展現了詩人對國家邊疆安全的關切。最後,鴻雁的飛翔觸動了詩人的情感,增添了詩的哀愁氛圍,體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