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龐十兵曹

· 高適
憶昔遊京華,自言生羽翼。 懷書訪知己,末路空相識。 許國不成名,還家有慚色。 託身從?畝,浪跡初自得。 雨澤感天時,耕耘忘帝力。 同人洛陽至,問我睢水北。 遂爾款津涯,淨然見胸臆。 高談懸物象,逸韻投翰墨。 別岸迥無垠,海鶴鳴不息。 樑城多古意,攜手共悽惻。 懷賢想鄒枚,登高思荊棘。 世情惡疵賤,之子憐孤直。 酬贈感並深,離憂豈終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畝 (jīng mǔ):田地,農田。
  • 浪跡:四處漂泊,沒有固定的居所。
  • 帝力:指皇帝的權力或影響。
  • 同人:志同道合的朋友。
  • 睢水 (suī shuǐ):河流名,位於今河南省。
  • 款津涯:款待於渡口,這裏指熱情接待。
  • 逸韻:超脫世俗的韻味或風格。
  • 迥無垠 (jiǒng wú yín):極其遙遠,沒有邊際。
  • 悽惻 (qī cè):悲傷,哀痛。
  • 鄒枚:指鄒衍和枚乘,兩位古代著名的文學家。
  • 疵賤 (cī jiàn):卑微,低賤。

翻譯

回憶起往昔在京城的遊歷,自以爲如同生有羽翼般自由。 懷着書卷尋找知己,卻在末路才偶然相識。 爲國家許下諾言卻未成名,回家時面帶羞愧之色。 投身於田野之中,四處漂泊,初感自在。 雨水的恩澤讓人感激天時,耕作中忘卻了皇帝的權力。 志同道合的朋友從洛陽來到,問我睢水以北的情況。 於是熱情地在渡口接待他們,心胸坦蕩可見。 高談闊論如同懸掛的物象,逸韻橫溢於翰墨之間。 離別的岸邊遙遠無垠,海鶴的鳴叫不息。 梁城充滿古意,攜手同行,心中充滿悲傷。 懷念賢人如鄒衍和枚乘,登高時思緒如荊棘般紛亂。 世態炎涼,厭惡卑微之人,但你卻憐憫我的孤直。 你的贈詩讓我感慨萬分,離別的憂愁豈有盡頭。

賞析

這首詩是高適對往昔遊歷和友情的回憶,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憶昔遊京華,自言生羽翼」展現了詩人年輕時的豪情壯志,而「懷書訪知己,末路空相識」則透露出對知音難尋的感慨。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和對友情的深情懷念,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高尚情操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體現了高適詩歌的獨特魅力。

高適

高適

高適,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世稱高常侍。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着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爲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