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旅遊奉贈薛太守二十四韻
頌美馳千古,欽賢仰大猷。
晉公標逸氣,汾水注長流。
神與公忠節,天生將相儔。
青雲本自負,赤縣獨推尤。
御史風逾勁,郎官草屢修。
鵷鸞粉署起,鷹隼柏臺秋。
出入交三事,飛鳴揖五侯。
軍書陳上策,廷議借前籌。
肅肅趨朝列,雍雍引帝求。
一麾俄出守,千里再分憂。
不改任棠水,仍傳晏子裘。
歌謠隨舉扇,旌旆逐鳴騶。
郡國長河繞,川原大野幽。
地連堯泰嶽,山向禹青州。
汶上春帆渡,秦亭晚日愁。
遺墟當少昊,懸象逼奎婁。
即此逢清鑑,終然喜暗投。
叨承解榻禮,更得問縑遊。
高興陪登陟,嘉言忝獻酬。
觀棋知戰勝,探象會冥搜。
眺聽情何限,衝融惠勿休。
祗應齊語默,寧肯問沈浮。
然諾長懷季,棲遑輒累丘。
平生感知己,方寸豈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欽賢:敬重賢人。
- 大猷:偉大的計劃或謀略。
- 晉公:指晉國的公族。
- 標逸氣:顯示出超凡脫俗的氣質。
- 汾水:河流名,流經山西。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 赤縣:指京都或中國。
- 鵷鸞:古代傳說中的神鳥,比喻高貴的人物。
- 粉署:指尚書省,因其牆壁粉白,故稱。
- 鷹隼:猛禽,比喻勇猛或高官。
- 柏臺:御史臺的別稱。
- 三事:指三公,古代最高的官職。
- 五侯:指同時封侯的五人,泛指權貴。
- 廷議:朝廷上的議事。
- 前籌:先前的計策或謀劃。
- 一麾:一面旌旗,指被任命爲地方官。
- 任棠水:任棠,東漢隱士,以清水一杯、薤草一根諫太守,後用以指隱士的高潔行爲。
- 晏子裘:晏子,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節儉著稱,其裘衣破舊,比喻節儉。
- 歌謠:民間流傳的歌謠,常用來表達民意。
- 旌旆:旗幟。
- 鳴騶:指顯貴出行,隨從的騎卒吆喝開道。
- 汶上:地名,在今山東省。
- 秦亭:秦地的亭子,泛指邊遠之地。
- 少昊:古代東夷族首領,五帝之一。
- 奎婁:星宿名,指天文學中的星宿。
- 解榻:解下牀榻,指接待賓客。
- 縑遊:細絹製成的遊絲,比喻細密的心思。
- 觀棋:比喻觀察和分析複雜的情況。
- 探象:探索深奧的道理。
- 冥搜:深入搜索,比喻深入思考。
- 衝融:和順,和諧。
- 然諾:答應,許諾。
- 棲遑:忙碌不安,四處奔波。
- 感知己:感受到知己的深情。
翻譯
讚美之聲傳揚千古,敬重賢人仰慕偉大謀略。晉國的公族顯示出超凡脫俗的氣質,汾水長流不息。神明般的公忠節操,天生就是將相的伴侶。青雲之路本就自負,京都更是推崇至極。御史的風骨更加剛勁,郎官的草書屢次修訂。鵷鸞在尚書省中起舞,鷹隼在御史臺秋日翱翔。出入於三公之間,飛鳴向五侯致敬。軍書上陳獻策略,朝廷議事借用前籌。肅穆地趨向朝列,雍容地引導帝求。一面旌旗突然出守,千里之外再次分憂。不改變任棠的清水,仍傳承晏子的節儉。歌謠隨着舉起的扇子,旌旗隨着鳴騶的馬蹄。郡國間長河環繞,川原上大野幽深。地連堯時的泰嶽,山向禹時的青州。汶上春日帆渡,秦亭晚日愁思。遺墟正當少昊之地,懸象逼近奎婁星宿。就在此地遇到清明的鑑識,最終歡喜於暗中的投合。承蒙解榻之禮,更得問縑之遊。高興地陪伴登高,嘉言愧於獻酬。觀棋知戰勝之理,探象會深入搜索。眺聽之情無限,和順之惠勿休。只應齊聲語默,豈肯問沉浮之事。然諾常懷季布之信,棲遑總累丘山之志。平生感知己之深,方寸之間豈能悠悠。
賞析
這首作品是高適對薛太守的讚美之作,通過豐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現了薛太守的高尚品質和卓越才能。詩中「晉公標逸氣,汾水注長流」等句,以晉公和汾水爲喻,形象地描繪了薛太守的超凡氣質和深遠影響。後文通過對薛太守政績和人格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其的敬仰之情。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高適作爲唐代著名邊塞詩人的文學功底和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