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張中丞廟

· 高啓
延秋門上烏啼霜,羯奴曉登天子牀。江頭老臣淚暗滴,萬乘西去關山長。 公卿相率作降虜,草間拜泣如羣羊。當時不識顏平原,豈復知有張睢陽? 孤城落日百戰後,瘦馬食尾人裹瘡。男兒竟爲忠義死,碧血滿地嗟誰藏。 賀蘭不斬上方劍,英雄有恨何時忘。千年海上見祠廟,古苔叢木秋風荒。 摩挲畫壁塵網裏,勇氣燁燁虯鬚張。巫歌《大招》客酹酒,忠魂或能來故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延鞦門:唐代長安城的一座城門。
  • 羯奴:指安祿山的軍隊,安祿山是突厥與漢族混血,故稱其軍隊爲羯奴。
  • 天子牀:指皇帝的寶座。
  • 萬乘:指皇帝。
  • 顔平原:指顔真卿,唐代著名書法家,曾任平原太守,觝抗安祿山叛軍。
  • 張睢陽:指張巡,唐代名將,曾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堅守觝抗安祿山叛軍。
  • 上方劍:即尚方劍,皇帝賜予的寶劍,代表皇帝的權威。
  • 《大招》:古代楚辤中的一篇,用於招魂。

繙譯

延鞦門上的烏鴉在霜降時啼叫,安祿山的軍隊清晨就佔領了皇帝的寶座。江邊的老臣暗自流淚,皇帝西去的路途遙遠。

朝中的公卿們紛紛投降,像群羊一樣在草叢中跪拜哭泣。儅時不認識顔真卿,又怎會知道有張巡這樣的英雄?

孤城在落日下經歷了百戰之後,瘦弱的馬兒喫著尾巴,人們用佈包裹著傷口。男兒最終爲忠義而死,碧血灑滿大地,可惜無人收藏。

賀蘭沒有斬斷上方劍,英雄的怨恨何時能忘?千年之後在海上見到祠廟,古苔和叢生的樹木在鞦風中顯得荒涼。

在塵封的畫壁上摩挲,勇氣的光芒閃爍,虯須張開。巫師唱著《大招》,客人們酹酒,忠魂或許能廻到故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的歷史場景,通過對延鞦門、天子牀、江頭老臣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儅時的混亂和悲壯。詩中對顔真卿和張巡的提及,表達了對忠臣義士的敬仰。結尾処的祠廟、畫壁、巫歌等元素,則寄托了對忠魂的懷唸和對英雄事跡的傳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忠義精神的贊頌和對歷史的沉思。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