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山高

· 陸深
堂山高,風木何蕭騷。中有壯士骨,英英不能銷。昔日陳太丘,於今見其曹。 天台六邑地,淳風轉漓澆。墓門多遺淚,過客思奠椒。 越山南,趨勢如萬蛟。左蟠右結,匯爲土膏。煌煌靈芝秀其苗,千古萬古堂山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騷: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 英英:形容氣質或才華出衆。
  • 陳太丘:指東漢時期的陳寔,因其墓在太丘,故稱。
  • 淳風:淳樸的風俗。
  • 漓澆:指風俗變得淺薄。
  • 奠椒:古代祭祀時用花椒作爲祭品,這裏指進行祭祀。
  • :盤曲地伏着。
  • 土膏:肥沃的土地。
  • 煌煌:明亮輝煌的樣子。
  • 靈芝:一種珍貴的藥用真菌,常被視爲吉祥的象徵。

翻譯

堂山高聳,風吹樹木發出蕭騷的聲音。山中有壯士的遺骨,其英俊的氣質和才華永不消逝。這裏彷彿是昔日陳太丘的墓地,現在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天台地區有六個縣,原本淳樸的風俗已變得淺薄。墓門前留下了許多遺淚,過往的行人都會停下來思念並進行祭祀。

越山向南,地勢如萬條蛟龍般蜿蜒。左右盤曲,匯聚成一片肥沃的土地。這片土地上,明亮的靈芝秀出其苗,千秋萬代,堂山依舊高聳。

賞析

這首作品以堂山爲背景,通過描繪山的高聳、風的蕭騷以及壯士遺骨的不朽,表達了對歷史英雄的懷念和對淳樸風俗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萬蛟」、「土膏」、「靈芝」等,展現了自然的壯麗與生命的頑強。通過對陳太丘墓地的提及,詩人寄託了對先賢的敬仰之情,同時也反映了社會風俗的變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與現實的深刻思考。

陸深

明松江府上海人,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弘治十八年進士二甲第一。授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復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卒諡文裕。工書。有《儼山集》、《續集》、《外集》。 ► 1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