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愧乏:感到慚愧,缺乏。
- 瀟灑趣:自由自在、不拘束的趣味。
- 享:享受。
- 山林居:山林中的居所。
- 時花:應季的花。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向日舒:向着太陽伸展。
- 好風:和風。
- 汎崇光:泛起光輝。
- 前除:門前的小路。
- 坐久:坐得時間長了。
- 顧影:回頭看自己的影子。
- 悠然:悠閒自在的樣子。
- 思遂初:思考最初的心願。
- 去住:離開和留下。
- 各有適:各自有合適的去處。
- 得喪:得失。
- 兩無餘:兩者都沒有剩餘,即不計較得失。
翻譯
我感到慚愧,缺乏那種自由自在的趣味,卻能享受這山林中的居所。應季的花兒在春天綻放,高大的樹木向着太陽伸展。和風吹拂,泛起光輝,鳥兒在門前的小路上鳴叫。坐得時間長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心中悠閒自在,思考着最初的心願。無論是離開還是留下,都有各自合適的去處,我對得失並不計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山林居所中的寧靜與滿足。詩中,「時花」、「喬木」、「好風」、「鳥鳴」等自然元素,共同營造了一個和諧而美好的環境。作者通過「坐久起顧影,悠然思遂初」表達了對這種生活的深切感受和對初心的思考。最後,「去住各有適,得喪兩無餘」則體現了作者超脫世俗、不計較得失的豁達心態。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追求自然與心靈和諧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