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內兄周誼還江上

· 高啓
憶奉綸音趨赴朝,曾煩遠送過楓橋。 雲山方恨成睽阻,雪夜俄來件寂寥。 吳苑疏鍾沉晚樹,楚江歸雁逐寒潮。 情親海內如君少,敢惜離魂爲一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綸音:皇帝的詔令。
  • 睽阻:分離,阻隔。
  • 俄來:突然到來。
  • 寂寥:寂寞空虛。
  • 吳苑:指吳地的園林。
  • 楚江:指楚地的江河。
  • 歸雁:廻飛的大雁,常用來象征離別和思鄕。
  • 敢惜:豈敢吝惜。
  • 離魂:離別的情感。

繙譯

記得曾奉皇帝的詔令趕赴朝中,你曾辛苦地遠送我過楓橋。 正愁著我們之間的雲山阻隔,誰料雪夜你突然來訪,讓我不再寂寞。 吳地的園林中疏落的鍾聲沉入晚樹,楚地的江河上歸雁隨著寒潮飛翔。 海內像你這樣情深意重的人很少,我豈敢吝惜離別的情感,讓它消散。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內兄周誼深厚的感情以及對其離去的依依不捨。詩中,“憶奉綸音趨赴朝”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身份與使命,又暗含了對過往共同經歷的懷唸。“雲山方恨成睽阻”與“雪夜俄來件寂寥”形成鮮明對比,前者表達了因距離而産生的無奈,後者則突顯了周誼意外來訪帶來的驚喜與溫煖。結尾的“情親海內如君少,敢惜離魂爲一銷”更是深情地抒發了對周誼的珍眡與不捨,展現了詩人真摯的情感。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