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戊戌: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這裏指的是明朝的一個特定年份。
-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標誌着冬季的開始,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 南郊:古代帝王在都城南郊舉行祭祀天地的地方。
- 承明殿:古代宮殿名,這裏指舉行慶典的場所。
- 雉扇:古代儀仗中的一種扇子,用雉(野雞)的羽毛製成。
- 翠蕤:翠綠色的裝飾物,常用於形容華麗的裝飾。
- 仙鑾:指帝王的車輛,象徵着皇權。
- 奎章:指帝王的書法或文采。
翻譯
文武百官齊聚一堂,歡聲雷動在承明殿。禮節完畢,樂曲齊備,頌歌四起,聲音喧騰。近在咫尺,仰望着天子的容顏。陽光照耀着龍鱗般的服飾,風中搖曳着雉羽扇。翠綠的裝飾物旋轉着,侍奉着仙鑾。雲間、鬥間,五色的帝王書法燦爛奪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戊戌年冬至南郊禮成後的慶成宴盛況。詩中通過「文班武班」、「承明殿」等詞語,展現了朝臣們的歡聚場景和莊嚴的宮廷氛圍。後文以「日照龍鱗」、「風回雉扇」等生動的自然景象,烘托出天子的威嚴與慶典的隆重。結尾的「五色奎章燦」則讚美了帝王的文采,表達了對其的崇敬之情。整首詩語言華麗,意境宏大,充分展現了明朝宮廷的盛況和詩人對皇權的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