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祺公先生

父老謳歌惜,關河節鉞無。 安危誰可寄,出處道同孤。 露冷邊庭草,霜啼憲府烏。 自今公宴罷,文采盡窮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謳歌:歌唱,贊美。
  • 關河:指邊疆地區。
  • 節鉞:古代授予將帥,作爲加重權力的標志。
  • 憲府:指禦史台,古代的監察機搆。
  • 文採:文學才華。

繙譯

父老們歌唱著,惋惜地送別,邊疆地區已無加重權力的標志。 誰能夠寄托國家的安危,我們的道路同樣孤獨。 邊疆的草地在寒冷的露水中,禦史台的烏鴉在霜中啼叫。 從今以後,公宴結束了,文學才華也走到了盡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祺公先生離別的惋惜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國家安危的擔憂和對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通過“父老謳歌惜”和“關河節鉞無”等句,描繪了邊疆地區的荒涼和權力的缺失,而“安危誰可寄,出処道同孤”則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孤獨和無助。最後兩句“自今公宴罷,文採盡窮途”,則以文採的窮盡來象征個人命運的終結,表達了對未來的悲觀和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詩。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