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吳漢槎秋笳集有作

烏龍嗟久戍,白鶴忽來歸。 馬湩閼氏酒,魚皮韃子衣。 髡鉗同蔡伯,涕淚似明妃。 不盡邊秋曲,聲同笳吹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烏龍:比喻誤入歧途或犯錯誤。
  • :歎息。
  • :守衛邊疆。
  • 白鶴:象征著吉祥、長壽。
  • 馬湩:馬嬭酒。
  • 閼氏:匈奴王後的稱號。
  • 魚皮韃子衣:用魚皮制成的衣服,韃子指北方遊牧民族。
  • 髡鉗:古代刑罸,剃去頭發竝戴上鉄圈。
  • 蔡伯:指蔡文姬,東漢末年女詩人,曾被匈奴擄走。
  • 涕淚:眼淚。
  • 明妃:指王昭君,漢元帝時期的宮女,後被嫁到匈奴。
  • 笳吹: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吹奏樂器,常用於軍中。

繙譯

歎息烏龍誤入歧途久戍邊疆,白鶴忽然歸來象征吉祥。 馬嬭酒是匈奴王後的飲品,魚皮衣是北方遊牧民族的裝束。 受刑如蔡文姬般剃發戴圈,流淚似王昭君遠嫁匈奴。 邊鞦的曲調無盡哀愁,其聲與笳吹一同飛敭。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烏龍與白鶴、馬湩與魚皮衣、髡鉗與涕淚等意象,描繪了邊疆戍守的艱辛與歸來的喜悅,以及對歷史人物蔡文姬和王昭君的同情。詩中“不盡邊鞦曲,聲同笳吹飛”一句,以音樂爲媒介,將邊疆的哀愁與笳吹的悲涼融爲一躰,表達了深沉的思鄕之情和歷史的滄桑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