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亡兒明道

書聲猶在耳,課讀未從容。 病後茹葷少,春餘衣袷重。 參苓催命易,狼虎咥人兇。 不是聰明甚,從教學作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課讀:指教書讀書。
  • 茹葷:吃肉食。
  • 衣袷:夾衣。
  • 參苓:人蔘和茯苓,這裏指藥物。
  • 狼虎咥人:比喻兇惡的人傷害人。咥(dié):咬。

翻譯

書聲依舊在耳邊迴響,教書讀書的時光卻未曾寬裕。 病後少吃肉食,春末穿着夾衣感到沉重。 藥物催命容易,兇惡之人傷害人如同狼虎。 若不是你聰明過人,我本想教你務農。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亡兒的深切哀悼和對教育、生活的沉痛反思。詩中,「書聲猶在耳」一句,既是對亡兒生前讀書情景的回憶,也暗含了對教育未竟的遺憾。「課讀未從容」則進一步以教育的不易,來象徵生活的艱辛。後兩句通過對病後飲食和春裝的描寫,反映了生活的困苦和身體的衰弱。而「參苓催命易,狼虎咥人兇」則強烈地表達了對社會險惡和人生命運無常的感慨。最後兩句,詩人以亡兒的聰明爲傲,同時也流露出對農耕生活的嚮往,體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渴望和對亡兒的深切懷念。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