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相思子喂相思與公漪聲遠分賦得思字

相思最小鳥,終日食相思。 共命迦陵似,同心珠樹知。 香銜紅的的,冷宿碧枝枝。 多謝瓊閨意,殷勤飢渴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相思子:一種植物的種子,又名紅豆,常用來象徵相思之情。
  • 公漪: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好。
  • 聲遠:聲音傳得很遠,這裏可能指詩人與公漪的詩聲或話語能夠傳達到遠方。
  • 分賦:分別作詩,這裏指詩人與公漪各自作詩。
  • 得思字:以「思」字爲韻腳作詩。
  • 迦陵:迦陵頻伽,佛教中的鳥名,這裏比喻相思鳥。
  • 珠樹:神話中的樹,結珍珠,比喻珍貴。
  • 的的:明亮的樣子。
  • 多謝:非常感謝。
  • 瓊閨:指女子的閨房,這裏可能指贈送相思子的女子。
  • 殷勤:熱情周到。

翻譯

最小的相思鳥,整日裏吃着相思子。 它像迦陵頻伽一樣共享生命,如同珍稀的珠樹知曉同心。 它銜着鮮紅的相思子,明亮而香甜,冷清地棲息在碧綠的樹枝上。 非常感謝那閨中女子的深情,她在飢渴之時給予我如此殷勤的關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相思鳥與相思子的意象,巧妙地表達了深切的相思之情。詩中,「相思最小鳥」與「終日食相思」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相思之深重。後文以迦陵頻伽和珠樹作比,增強了詩意的美感和象徵意義。結尾處對女子的感謝,更是將相思之情昇華到了感恩與珍惜的層面,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美好情感的珍視。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