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稚女

自失餔糜婦,家中日益貧。 東門如復出,黃口託何人。 況此桑榆日,尤須菽水身。 此行惟數月,即返莞江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餔糜(bū mí):指餵養孩子的母親。
  • 黃口:指幼兒。
  • 桑榆日:比喻晚年。
  • 菽水(shū shuǐ):豆和水,指最平凡的食品,常用來形容貧寒的生活。
  • 莞江濱:指東莞的江邊,這裏可能是詩人的家鄉。

翻譯

自從失去了餵養孩子的母親,家中變得越來越貧窮。 如果我再次出門,我的幼兒又能託付給誰呢? 況且我已步入晚年,更需要依靠簡樸的生活。 這次出行只有幾個月,很快就會返回東莞的江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家庭困境的深切憂慮和對幼兒的無限牽掛。詩中,「自失餔糜婦」一句,即揭示了家庭因失去母親而陷入貧困的現實。後文「東門如復出,黃口託何人」則進一步抒發了詩人對幼兒無人照料的擔憂。末句「此行惟數月,即返莞江濱」則透露出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和對儘快歸來的期盼。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深厚的家庭情感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