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前二日留春

清和明日是,未忍別殘春。 相送如南浦,相依似故人。 花光重淚溼,柳色更愁新。 催得含桃熟,鶯聲亦苦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清和:指天氣晴朗溫和。
  • 南浦:古詩詞中常指送別之地。
  • 含桃:即櫻桃。

繙譯

明天就是晴朗溫和的日子,我卻不忍心與殘餘的春天告別。 送別之情如同南浦的離別,相互依偎倣彿是久別重逢的故人。 花兒因離別而淚溼,柳樹因新愁而變色。 櫻桃成熟之際,鶯鳥的歌聲也顯得格外苦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即將離去,詩人依依不捨的情感。詩中“清和明日是,未忍別殘春”直接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畱戀。通過“相送如南浦,相依似故人”的比喻,加深了離別的哀愁。後兩句以花柳喻人,櫻桃和鶯聲則增添了詩中的季節感和生動性,共同營造了一種淡淡的憂傷氛圍。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