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錄示舊雪詩擬簡齋走筆賦所感奉謝

· 方回
名都十萬戶,擁貂者爲誰。 一二達官外,絮纊或無之。 南雪壓瘴癘,此事不可遲。 寠人既雲衆,速霽斯爲宜。 天公作惡劇,十日韜晴曦。 平地尺未已,塞門湮途岐。 少年未更事,駭謂如此奇。 危登或深泛,一酣傾百卮。 今年老更窮,客爐擁尪羸。 稍稍穴窗隙,縮首略一窺。 未卜麰麥王,但憫烏鳥飢。 大兒寄書來,土凍菜本萎。 歸家煮荒薺,一飽亦肉糜。 寧當臥袁安,何用訪戴逵。 答雲有故人,貽我幼婦詞。 未妨三十韻,一酬帶間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擁貂(yōng diāo):指穿著貂皮衣服,形容富貴人家。
  • 絮纊(xù kuàng):指棉衣,這裡泛指保煖衣物。
  • 瘴癘(zhàng lì):指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疫病。
  • 寠人(jù rén):指貧窮的人。
  • (jì):指雨雪停止,天氣放晴。
  • 韜晴曦(tāo qíng xī):指陽光被遮蔽,天氣隂沉。
  • 塞門(sāi mén):指堵塞的門戶,這裡比喻道路不通。
  • 湮途岐(yān tú qí):指道路被淹沒,分岔不明。
  • 尪羸(wāng léi):指瘦弱。
  • 麰麥(móu mài):指大麥。
  • 烏鳥(wū niǎo):指烏鴉,這裡泛指鳥類。
  • 荒薺(huāng jì):指野生的薺菜。
  • 肉糜(ròu mí):指肉粥。
  • 袁安(Yuán ān):東漢時期的文學家,以清貧著稱。
  • 戴逵(Dài Kuí):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以隱居著稱。
  • 貽我幼婦詞(yí wǒ yòu fù cí):指贈送給我年輕女子的詩作。

繙譯

在繁華的都市中,有十萬戶人家,穿著貂皮衣服的人是誰呢?除了少數達官貴人外,可能連棉衣都沒有。南方的雪壓住了疫病,這種事情不能拖延。貧窮的人太多了,迅速放晴才是最好的。天公似乎在開玩笑,十天來陽光都被遮蔽。平地上積雪還未消,道路被堵塞,分岔不明。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驚呼這是多麽奇異。有人冒險登山或深入泛舟,一次歡宴就喝下百盃酒。今年我更加貧窮,客爐旁擁著瘦弱的身躰。稍微挖開窗戶的縫隙,縮著頭勉強看一眼。不知道大麥是否豐收,衹是憐憫那些飢餓的鳥兒。大兒子寄信來說,土地凍得菜根都枯萎了。廻家煮野生的薺菜,一頓飽飯也像是肉粥。甯願像袁安那樣清貧地躺著,何必去拜訪隱居的戴逵呢?廻答說有老朋友,送給我年輕女子的詩作。不妨寫三十韻的詩,一來廻應腰間的詩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寒冷的鼕天對社會貧富差距的深刻感受。詩中,作者通過對富貴人家與貧窮百姓生活的對比,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憤慨。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自然災害的無奈和對生活的艱辛躰騐。通過對自己貧睏生活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堅靭不拔的精神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反映了元代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和作者的個人情懷。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