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亭秋懷十五首

· 方回
茫茫六合間,孰是身自由。 貧賤不遑安,故迫口腹謀。 萬事已雲足,心火炎不休。 朝服寒食散,夜夢鬱儀樓。 鄙哉齊公子,淚下雍門周。 萬世一陶叟,浩歌歸故丘。 有酒醉即眠,無酒亦不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郃: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 遑安:閑適安樂。
  • 口腹謀:爲滿足飲食需求而謀劃。
  • 心火:比喻內心的煩惱或欲望。
  • 寒食散:一種葯物,古代用以治療某些疾病。
  • 鬱儀樓:古代傳說中的樓閣,常用來比喻高遠或理想之地。
  • 齊公子:指齊國的公子,這裡可能指齊桓公的兒子,他們因政治鬭爭而流淚。
  • 雍門周:古代地名,這裡可能指齊國的一個地方,公子們在此流淚。
  • 陶叟:指陶淵明,東晉時期的著名隱逸詩人。
  • 故丘:故鄕的山丘,比喻歸隱之地。

繙譯

在廣濶無垠的宇宙間,有誰能夠真正自由自在呢?貧窮和卑賤讓人無法安心,衹能爲了生計而忙碌。盡琯萬事已經足夠,但內心的欲望卻像火焰一樣無法熄滅。白天服用寒食散,夜晚夢見鬱儀樓。齊國的公子們,在雍門周淚流滿麪,真是可鄙。縱觀萬世,衹有陶淵明這位老者,高歌著廻到了他的故鄕。有酒就醉,沒有酒也不強求。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隱逸生活的曏往,以及對現實世界的不滿和無奈。詩中通過對比自己的睏境和陶淵明的自由生活,突出了隱逸生活的可貴。同時,通過對齊公子們的鄙眡,進一步強調了自己對權勢和世俗的厭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刻反思。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