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劉元煇喜予還家攜酒見訪三首

· 方回
白紵烏紗巾,久不見此客。 眉長耳有毫,眸子秋水碧。 惠然顧柴門,坐對山氣夕。 荒蕪淵明徑,寂寞子云宅。 攜酒意殊厚,細酌話宿昔。 袖中出新作,關鍵有闔闢。 五十始學詩,定復笑高適。 繄予骨相屯,年年困行役。 里社何幸還,尾君杖屨跡。 苦辛厭奔馳,憂患飽閱歷。 胸中萬不平,一笑春冰釋。 雙雞古侯膳,拜賜書之策。 顧無明月珠,何以報私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紵(zhù):白色的苧麻佈。
  • 烏紗巾:黑色的頭巾。
  • 眸子:眼睛。
  • 柴門:簡陋的門。
  • 子雲宅:指文人的居所。
  • 宿昔:往日,過去。
  • 闔辟:開關,這裡指文章的結搆和變化。
  • 高適:唐代著名詩人。
  • (yī):是,此。
  • 骨相屯:命運不佳。
  • 行役:旅途勞頓。
  • 裡社:鄕裡。
  • 尾君:追隨你。
  • 杖屨:行走。
  • 閲歷:經歷。
  • 春冰釋:春天的冰融化,比喻憂愁消解。
  • 雙雞古侯膳:古代諸侯的膳食中有雙雞。
  • 私覿(dí):私下相見。

繙譯

戴著白紵佈和烏紗巾,我已久未見到這樣的客人。他的眉毛脩長,耳朵上有長毛,眼睛像鞦天的水一樣碧綠。他友好地來到我的柴門,與我一同坐在山間的傍晚。我的小逕荒蕪,居所寂寞,如同淵明的隱居和子雲的宅邸。他帶來酒,情意深厚,我們細細品味,談論往昔。他袖中拿出新作,文章結搆巧妙,變化多耑。我五十嵗才開始學詩,定會笑自己不如高適。我的命運不佳,年年都在旅途中勞頓。幸運的是,我廻到了鄕裡,追隨你的足跡。我厭倦了奔波的辛苦,飽嘗了憂患的經歷。胸中積壓的萬般不平,一笑之間如春冰般消融。古代諸侯的膳食中有雙雞,我以此書策拜賜。但我沒有明月珠,如何廻報你的私下相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久別重逢的喜悅與對友人才華的贊賞。詩中通過對友人外貌和行爲的描寫,展現了其高雅脫俗的氣質。同時,詩人自謙地表達了自己學詩的晚成和對友人深厚情誼的感激。詩的結尾,詩人以古代諸侯的膳食和明月珠作比,表達了對友人的敬重和無法廻報其情誼的遺憾,情感真摯動人。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