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三日三橋小雪

· 方回
曉樓衾薄夢迴頻,闢戶寒光絕點塵。 各各一篷船未動,差差萬瓦屋如新。 高門定有豐醪餼,下里疇能饋粲薪。 鄰叟踏泥共煎茗,早雲多有望晴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衾薄(qīn báo):指被子薄。
  • 辟戶(pì hù):打開門戶。
  • 絕點塵:形容空氣清新,沒有塵埃。
  • 各各:各自。
  • 一篷船:一艘小船。
  • 差差(chā chā):形容整齊的樣子。
  • 萬瓦屋:指屋頂覆蓋著瓦片的房屋。
  • 高門:指富貴人家。
  • 豐醪餼(fēng láo xì):豐盛的美酒和食物。
  • 下裡:指普通百姓。
  • 餽粲薪(kuì càn xīn):提供精美的食物和柴火。
  • 鄰叟(lín sǒu):鄰居的老者。
  • 踏泥:踩在泥濘的路上。
  • 煎茗(jiān míng):煮茶。
  • 早雲:早晨的雲。
  • 望晴人:希望天氣晴朗的人。

繙譯

清晨,我在樓上因被子薄而頻繁醒來,打開門戶,外麪是寒冷而清新的空氣,沒有一絲塵埃。各自的小船還未啓動,整齊的瓦屋頂看起來像新的一樣。富貴人家定會準備豐盛的美酒和食物,而普通百姓也能提供精美的食物和柴火。鄰居的老者踩著泥濘的路來一起煮茶,早晨的雲層讓我們都希望天氣能晴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小雪後清晨的景象,通過對比富貴人家與普通百姓的生活,展現了社會的不同麪貌。詩中“各各一篷船未動,差差萬瓦屋如新”巧妙地以靜態的景物描繪出清晨的甯靜與清新。結尾的“鄰叟踏泥共煎茗,早雲多有望晴人”則傳達了人們對晴朗天氣的期盼,增添了生活的溫馨與希望。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