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犬行

· 方回
君不見周興西旅貢厥獒,今日天下新建櫜。遠方不許進異物,閒卻三略兼六韜。 又不見王孫昔嘆走狗烹,今日天下永太平。保全功臣決無此,花村夜不爭雉鳴。 陸平原家養黃耳,系書不隔江淮水。金陵音問還洛陽,往來何啻萬餘裏。 杜少陵寓鄜州居,舊物低徊入衣裾。宗文宗武共入蜀,愛憐想亦如相如。 古滕東溪王御史,先公豈弟世無比。一犬育之十五年,送葬至墓不食死。 一飯糟糠何足論,恆飽不飢謝乾坤。垂深井繮馬救主,銜明月珠蛇報恩。 世上紛紛輕薄子,翻雲覆雨喪廉恥。動輒反噬不識人,可似韓盧烏喙之徒知義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厥獒(jué áo):其獒,指周朝時西旅國進貢的獒犬。
  • (gāo):古代盛放弓箭的袋子,這裡指軍事裝備。
  • 三略兼六韜:泛指古代的兵書,三略和六韜都是中國古代的兵法書籍。
  • 雉鳴:雉鳥的叫聲,這裡比喻爭鬭。
  • 陸平原:指陸機,西晉文學家,曾任平原內史。
  • 金陵:今南京的古稱。
  • 杜少陵:指杜甫,唐代詩人,因其祖籍在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
  • 鄜州:今陝西省富縣。
  • 宗文宗武:杜甫的兩個兒子。
  • 古滕東谿王禦史:指古代滕州(今屬山東)的東谿王禦史。
  • 豈弟:和樂平易。
  • 韓盧烏喙:韓盧,古代傳說中的猛犬;烏喙,指烏鴉的嘴,這裡比喻忘恩負義之人。

繙譯

你難道沒聽說周朝時西旅國進貢了他們的獒犬,而今天天下新建了軍事裝備。遠方不允許進貢異物,閑置了兵書《三略》和《六韜》。 又難道沒聽說王孫曾經感歎走狗被烹,而今天天下永遠太平。保全功臣絕不會有此遭遇,花村夜晚不再有爭鬭之聲。 陸機家養了一衹黃耳犬,書信不受江淮水域的阻隔。南京的消息能傳到洛陽,往來何止萬裡。 杜甫寓居鄜州,舊物低徊入衣裾。他的兩個兒子宗文和宗武共入蜀,他的愛憐想必也如相如一般。 古滕東谿的王禦史,其先公和樂平易,世無匹敵。一衹犬養了十五年,送葬至墓地後不食而死。 一頓飯的糟糠何足掛齒,常飽不飢感謝天地。垂深井韁馬救主,啣明月珠蛇報恩。 世上紛紛輕薄之子,繙雲覆雨喪失廉恥。動輒反噬不識人,可比韓盧烏喙之徒知義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古今,贊美了忠誠與義理。詩中提到的犬類,無論是周朝的獒犬、陸機家的黃耳犬,還是王禦史家的犬,都躰現了忠誠與犧牲的精神。詩人以此反襯出人世間的輕薄與不義,批判了那些忘恩負義、繙雲覆雨的行爲。通過這些生動的例子,詩人強調了忠誠與義理的重要性,表達了對這些美德的崇高敬意。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