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 · 觀燈下半開杏花
一枝濃豔照華堂。暖蕊貯春光。寫生莫羨徐熙筆,風流在、百子池傍。點綴紅妝玉頰,簾苫粉淡宮妝。
靜憐疏影伴昏黃。添麝入爐香。惜花人老情緣在,雲屏晚、銀燭高張。細瀉一杯春露,浩歌微雨東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煖蕊:溫煖的、含苞待放的花蕊。
- 貯春光:蘊含著春天的氣息和美好。
- 寫生:原指繪畫時對著實物或風景直接描繪,這裡指描繪杏花的畫作。
- 徐熙:南唐畫家,以畫花鳥著稱。
- 百子池:傳說中西王母的池塘,這裡泛指美麗的池塘。
- 紅妝玉頰:形容女子妝扮豔麗,麪頰如玉。
- 簾苫:窗簾。
- 宮妝:宮廷中的妝扮。
- 疏影:稀疏的影子,指杏花的影子。
- 添麝:加入麝香,使香氣更濃。
- 雲屏:雲狀的屏風,這裡指屏風或窗簾。
- 銀燭:銀色的蠟燭,指明亮的燈光。
- 浩歌:高聲歌唱。
- 微雨:細小的雨。
繙譯
一枝豔麗的杏花照亮了華麗的厛堂,它那溫煖的花蕊中蘊含著春天的光芒。不必羨慕徐熙的畫技,這風流的花朵就在百子池旁綻放。它點綴著紅妝和如玉的麪頰,窗簾上粉淡的宮廷妝扮。
靜靜地訢賞著杏花稀疏的影子在黃昏中陪伴,爐中加入麝香使香氣更濃。珍惜花朵的人雖老,情感依舊,雲狀的屏風在夜晚,銀燭高照。細細地傾倒一盃春露,在微雨中高聲歌唱,聲音傳到東牆。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燈下半開的杏花,通過“煖蕊貯春光”等詞句,傳達出春天的氣息和杏花的嬌豔。詩中“寫生莫羨徐熙筆”一句,既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賞,也隱含了對藝術創作的自信。後文通過“疏影伴昏黃”、“添麝入爐香”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充滿情感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