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漕引
漢家鼎定天西北,萬乘千官必供億。
近年職貢仰江淮,海道轉輸多覆溺。
東阿距泉二百八,瀹濟西來與清合。
安流取直民力省,積水浮綱才兩閘。
自昔河防爭橫議,秖辦薪芻不勝計。
宣防瓠子至今悲,以彼方茲功極細。
役徒三萬期可畢,一動雖勞終古利。
裹糧荷鍤去莫遲,行看連檣東過薊。
休說春潭得寶歌,長笑韋郎空侈麗。
從今粒米鬥三錢,狼藉都城樂豐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萬乘千官:指衆多的官員和車馬。
- 覆溺:沉沒。
- 東阿距泉:東阿,地名;距泉,指距離泉水。
- 瀹濟西來:瀹,引導;濟,水名;西來,從西邊來。
- 安流取直:安流,平穩的水流;取直,直接引導。
- 秖辦薪芻:秖,僅僅;薪芻,柴草。
- 宣防瓠子:宣防,指宣揚防止;瓠子,一種植物。
- 裹糧荷鍤:裹糧,攜帶糧食;荷鍤,扛着鍬。
- 連檣東過薊:連檣,指船隻接連不斷;薊,地名。
- 狼藉都城:狼藉,雜亂無章的樣子;都城,首都。
翻譯
漢朝的基業在天西北穩固,衆多的官員和車馬必須得到供養。近年來,依靠江淮地區的貢賦,海道運輸卻經常發生沉沒事故。東阿距離泉水二百零八里,引導濟水從西邊來與清河匯合。平穩的水流直接引導,節省了民力,積水只需通過兩個閘門。自古以來,河防爭論不斷,僅僅辦理柴草就無法計算。宣揚防止瓠子的措施至今令人悲哀,與此相比,這項工程的功績極其微小。三萬名勞工的工程預計可以完成,雖然一次行動勞苦,但終將帶來長久的利益。攜帶糧食和扛着鍬去不要遲疑,看那船隻接連不斷東過薊地。不要再提春天潭中得寶的歌謠,長笑韋郎空有華麗的外表。從今以後,一斗米只需三錢,首都的糧食雜亂無章,人們歡笑迎接豐收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漢朝時期西北地區的政治穩定和江淮地區的物資供應情況,通過對比河防工程的艱辛與海道運輸的風險,表達了對於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深刻思考。詩中「萬乘千官」、「覆溺」、「瀹濟西來」等詞句,生動地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工程難度。最後,詩人以「粒米鬥三錢」和「狼藉都城樂豐歲」作結,既反映了物資供應的充足,也體現了人民對於豐收的喜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於國家大事的關切和對民生福祉的期盼。

王惲
元衛州汲縣人,字仲謀。世祖中統元年爲左丞姚樞徵,爲詳議官。至京師,上書論時政,擢中書省詳定官。累遷爲中書省左右司都事。在任治錢穀,擢材能,議典禮,考制度,爲同僚所服。至元五年,建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後出爲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提刑按察副使。至元二十九年見世祖於柳林宮,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成宗即位,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參與修國史,奉旨纂修《世祖實錄》。惲師從元好問,好學善爲文,也能詩詞。有《秋澗先生大全集》。
► 485篇诗文
王惲的其他作品
- 《 浣溪沙 · 題韓氏別墅 》 —— [ 元 ] 王惲
- 《 玉壁城懷古至元甲戌冬十月廿五日由稷山入萬泉道出故城臨風弔古慨然有作 》 —— [ 元 ] 王惲
- 《 點絳脣 · 題絳州花萼堂時大暑回自河中 》 —— [ 元 ] 王惲
- 《 遊姑射山神居洞 》 —— [ 元 ] 王惲
- 《 予自閩中北還舟行過常秀間臥聽棹歌殊有愜予心者每一句發端以聲和之者三扣其辭語敷淺而鄙俚曾不若和聲之歡亮 》 —— [ 元 ] 王惲
- 《 水龙吟 送崔中丞赴上都 》 —— [ 元 ] 王惲
- 《 滿江紅 》 —— [ 元 ] 王惲
- 《 春夜獨坐 》 —— [ 元 ] 王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