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士弘

· 方回
之子博古今,妙年著儒冠。 顧肯易戎服,屑爲遊徼官。 未喜弓力武,尚愛齏鹽酸。 紫面頰骨聳,赤心膽氣完。 得非真將種,終當拜漢壇。 曰予俎豆學,素不夢糞棺。 甬東富海物,槁鮮供烹餐。 曰予豈嗜味,啖茹實所安。 共惟伯厚父,三入專金鑾。 萬古貯胸次,四溟涸毫端。 今年七十五,兩紀歌考槃。 舉世一影獨,晚進再拜難。 庶幾因此行,摳衣趨門闌。 幸不辭孺悲,晝夜勤仰鑽。 列宿共辰極,衆羽朝祥鸞。 萬物各從類,同心臭如蘭。 去去不可追,著鞭駛徵鞍。 我亦意欲往,惜哉步蹣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之子:這個人。
  • 博古今:廣泛瞭解古代和現代的知識。
  •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身份。
  • 顧肯:反而願意。
  • 戎服:軍裝。
  • 遊徼官:古代官職,負責巡邏和治安。
  • 弓力武:指武力。
  • 齏鹽酸:指簡單的食物,比喻清貧的生活。
  • 紫面頰骨聳:形容面色紅潤,骨骼突出,意指身體健康。
  • 赤心膽氣完:形容忠誠勇敢。
  • 拜漢壇:指成爲高官。
  • 俎豆學:指儒學。
  • 糞棺:比喻卑賤或不潔的事物。
  • 甬東:地名,指寧波一帶。
  • 海物:海產。
  • 槁鮮:乾鮮,指乾貨和新鮮的海產品。
  • 嗜味:特別喜歡某種味道。
  • 啖茹:吃。
  • 伯厚父:對曹士弘的尊稱。
  • 金鑾:指皇宮。
  • 四溟:四海。
  • 考槃:指考試。
  • 影獨:孤獨。
  • 再拜難:再次拜訪困難。
  • 摳衣:整理衣服,表示恭敬。
  • 門闌:門檻,指進入某個領域或團體。
  • 孺悲:指年幼的悲傷。
  • 仰鑽:仰望和鑽研。
  • 列宿:衆星。
  • 辰極:北極星。
  • 衆羽:衆多鳥類。
  • 祥鸞:吉祥的鳳凰。
  • 從類:同類相聚。
  • 同心臭如蘭:形容志同道合,情誼深厚。
  • 徵鞍:征戰的馬鞍。
  • 步蹣跚:行走不穩。

翻譯

這個人廣泛瞭解古今知識,年輕時就戴上了儒生的帽子。他反而願意穿上軍裝,屈尊做一名巡邏官。他不喜歡武力,卻熱愛簡單的生活。他的面色紅潤,骨骼突出,內心忠誠勇敢。他可能是真正的將才,最終會登上高位。我學習儒學,從不夢想卑賤的生活。寧波東部的海產品豐富,乾貨和新鮮的海味供我們烹食。我並不是特別喜歡某種味道,只是吃着安心。我們尊敬的伯厚父,三次進入皇宮。他的知識廣博,如同四海之水匯聚於筆端。今年他已經七十五歲,兩次考試都取得了好成績。在這個世界上,我是孤獨的,晚輩再次拜訪他很困難。我希望通過這次旅行,能夠恭敬地進入他的門下。幸運的是,我不必擔心年幼的悲傷,日夜勤奮地學習和仰望。衆星圍繞着北極星,衆多鳥類朝拜吉祥的鳳凰。萬物都按照類別聚集,志同道合的人情誼深厚如蘭。離別已經無法追回,我只能急忙上馬前行。我也想去,可惜我行走不穩。

賞析

這首詩是方回送別曹士弘的作品,表達了對曹士弘學識和品格的讚賞,以及對他未來可能成就的期望。詩中,方回通過對比曹士弘的儒生身份和軍旅生涯,突出了他的多才多藝和不凡氣質。同時,方回也表達了自己對儒學的執着和對簡單生活的滿足。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優美,通過對曹士弘的讚美,也反映了方回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