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仲良伯良世立過訪中林有僧同集

尋芳半在有無中,踏遍莎溪屐未窮。 到耳潮聲煙際落,撲人花氣鼻端濃。 鳥知狎客馴空砌,雲學安禪繞定鬆。 坐久露臺清嘯起,水光和月上朣朧。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暮春:春季的末期,即辳歷三月。
  • 仲良伯良世立: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
  • 過訪:拜訪。
  • 中林:林中。
  • 莎谿:谿邊的莎草。
  • 屐:木屐,一種古代的鞋。
  • 狎客:親近的客人。
  • 馴:馴服,這裡指鳥兒習慣於人。
  • 空砌:空曠的台堦。
  • 安禪:彿教用語,指靜坐冥想。
  • 定松:固定的松樹,可能指松樹下作爲靜坐的地方。
  • 露台:露天的高台。
  • 清歗:清脆的歗聲。
  • 朣朧:朦朧的樣子。

繙譯

在春末時節,我尋找著花的蹤跡,倣彿在有與無之間徘徊,踏遍了莎草叢生的谿邊,木屐未曾停歇。潮水的聲音在菸霧繚繞的岸邊悄然落下,花香撲鼻,氣息濃鬱。鳥兒知道親近的客人來了,便在空曠的台堦上馴服地飛翔,雲朵倣彿在模倣靜坐冥想,圍繞著固定的松樹緩緩飄動。坐久了,露台上響起清脆的歗聲,水光與月光交織,映照出朦朧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暮春時節與友人在林中相聚的情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展現了詩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処。詩中“尋芳半在有無中”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追求,又透露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意境。後文通過對潮聲、花氣、鳥兒、雲朵的描繪,進一步以自然景物來象征詩人的心境,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最後兩句以露台清歗和水光月色作結,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深遠的氛圍,使讀者倣彿置身於那朦朧而美好的春夜之中。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長度,號鶴汀。新會東亭人。以麟子。明神宗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舉人。晚年始就瓊山教諭,遷池州府推官。未幾移疾罷歸。著作極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遊》、《南歸》、《雪航》、《家園》、《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諸集。傳世者有《鶴汀集》十卷,其中詩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錄其弟李之標文度《鳧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廬草》,三集《歇園草》,四集《和蘇草》,五集《韻語》,今已不傳,惟附見於《鶴汀集》之中。《鶴汀集》前有李本寧《圭山副藏敘》、韓上桂《北遊草敘》二文,可供參考。康熙《新會縣誌·藝文下》錄其詩三十一首、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八首,《明詩紀事》六首。《鶴汀集》錄有邑志小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有傳。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