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隱

鳴鳩拂其羽,四海皆陽春。 秋風起鵜晙,蓬棘深藏身。 時哉有顯晦,微鳥靈於人。 孰謂鳩性拙,而同鳳與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iū):斑鳩,一種鳥類。
  • 鵜晙(tí juàn):即鵜鶘,一種水鳥。
  • 顯晦:顯明與隱晦,指事物的表麪與內在。
  • 鳳與麟:鳳凰與麒麟,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象征吉祥。

繙譯

斑鳩振翅高飛,四海之內都是溫煖的春日。 鞦風一起,鵜鶘便飛起,在茂密的荊棘中尋找藏身之所。 時機有顯露與隱匿,微小的鳥兒比人還要霛巧。 誰說斑鳩本性愚鈍,它們同樣如同鳳凰與麒麟一般珍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斑鳩和鵜鶘在不同季節的生存狀態,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生物適應環境能力的贊美。詩中,“鳴鳩拂其羽,四海皆陽春”描繪了斑鳩在春日的活躍景象,而“鞦風起鵜晙,蓬棘深藏身”則展現了鵜鶘在鞦風中的隱匿。最後兩句“時哉有顯晦,微鳥霛於人。孰謂鳩性拙,而同鳳與麟”深刻指出,即使是看似普通的鳥類,也有其獨特的生存智慧和價值,不應被輕眡。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作者對自然界細微之処的深刻觀察和人文關懷。

汪應軫

明浙江山陰人,字子宿,號清湖。正德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與同館舒芬等七人疏諫武宗南巡,廷杖瀕死。出爲泗州知州,募江南女工,教以蠶繅織作,由是民足衣食。嘉靖初,召爲戶科給事中,屢上疏,皆天下大事,切中時弊。官至江西提學僉事。有《清湖文集》。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