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夜歸

· 沈周
塵累茫茫有鬱襟,思鄉就晚發城陰。 潮來頓長溝渠量,船過平穿市井心。 僕子促程雙奮櫓,人家臨水亂鳴砧。 柴門高想慈親倚,新月疏星恐夜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鬱襟:心中憂鬱。
  • 城陰:城牆的北面,這裏指城外。
  • 頓長:突然上漲。
  • 溝渠:灌溉或排水用的渠道。
  • 市井心:市井之中,指城市的繁華地帶。
  • 奮櫓:用力划槳。
  • 鳴砧:敲打砧板的聲音,砧板是用來捶打衣服的工具。
  • 慈親:慈愛的父母。
  • 新月:月初的月亮,形狀如鉤。

翻譯

城市中的繁忙讓我心中充滿了憂鬱,思念家鄉,傍晚時分我走出了城牆的北面。潮水涌來,溝渠的水位頓時上漲,船隻穿梭在城市的繁華地帶。僕人急促地划槳,水邊的家庭傳來敲打砧板的聲音。我想象着家門口,慈愛的母親正倚門而望,新月和稀疏的星星讓人擔心夜已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夜晚歸家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塵累茫茫有鬱襟」一句,既表達了詩人對城市繁忙生活的厭倦,也透露出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後文通過潮水、船隻、市井、僕人、家庭等元素,構建了一幅生動的夜晚歸途圖景。結尾處對慈母的想象,更是增添了詩中的溫情與憂思,展現了詩人對家的深切眷戀和對夜深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無限思念和對親情的深切感受。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啓南、號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明四家之一,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歲(虛八十三歲)。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