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杜相公移入長興宅奉呈諸宰執

欲向幽偏適,還從絕地移。 秦官鼎食貴,堯世土階卑。 戟戶槐陰滿,書窗竹葉垂。 才分午夜漏,遙隔萬年枝。 北闕深恩在,東林遠夢知。 日斜門掩映,山遠樹參差。 論道齊鴛翼,題詩憶鳳池。 從公亦何幸,長與佩聲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幽偏:偏僻幽靜的地方。
  • 絕地:邊遠荒僻之地。
  • 秦官:秦朝的官員,這裏指高官。
  • 鼎食: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 堯世:指古代聖君堯的時代,比喻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 土階:土做的臺階,比喻簡樸的生活。
  • 戟戶:指顯貴之家。
  • 書窗:書房之窗。
  • 午夜漏:午夜的更漏聲,指深夜。
  • 萬年枝:指年代久遠的大樹。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也泛指朝廷。
  • 東林:東邊的樹林,這裏可能指隱居之地。
  • 論道:討論道理,指參與政治討論。
  • 齊鴛翼:比喻同僚。
  • 鳳池:即鳳凰池,對中書省的美稱,泛指朝廷中樞部門。
  • 佩聲:佩玉的聲音,古代官員上朝時佩戴玉飾,行走時發出聲響。

翻譯

想要遷往那偏僻幽靜的地方,又從邊遠的荒地遷移。秦朝的高官享受着豪華的生活,而堯的時代則是簡樸的土階。顯貴之家的門前槐樹成蔭,書房窗邊竹葉低垂。剛剛過了午夜,卻感覺與那古老的大樹相隔遙遠。北面的宮闕深藏着皇恩,東邊的樹林中有着遙遠的夢想。日斜時分,門前映着斜陽,遠山與樹木參差不齊。討論政治如同與同僚並肩,題詩時想起朝廷中樞。跟隨公卿是多麼幸運,長久地與佩玉聲相伴。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朝廷的懷念。詩中通過對比秦官的鼎食與堯世的土階,展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同時,詩中的「北闕深恩在」與「東林遠夢知」形成對比,一方面表達了對朝廷恩典的感激,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隱居生活的憧憬。最後,詩人以「從公亦何幸,長與佩聲隨」作結,表達了對官場生涯的滿足與對未來的期待。

皇甫曾

唐安定人,字孝常。皇甫冉弟。玄宗天寶間進士。歷侍御史。後坐事貶舒州司馬,移陽翟令。工詩,出王維之門,詩名與兄相上下。有詩集。 ► 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