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箜篌引

· 李賀
公乎公乎,提壺將焉如?屈平沈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誠爲愚。 公乎公乎,牀有菅席盤有魚。北里有賢兄,東鄰有小姑。 隴畝油油黍與葫,瓦甒濁醪蟻浮浮。黍可食,醪可飲,公乎公乎其奈居。 被髮奔流竟何如?賢兄小姑哭嗚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種絃樂器,形似豎琴。
  • 屈平:即屈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因政治失意投汨羅江自盡。
  • 沈湘:指屈原投江自盡的地方,湘水。
  • 徐衍:人名,具體事蹟不詳,此處用以比喻極端的行爲。
  • 菅席(jiān xí):用菅草編織的席子。
  • 瓦甒(wǎ wǔ):瓦制的酒器。
  • 濁醪(zhuó láo):未經過濾的酒,即濁酒。
  • 蟻浮浮:形容酒面上漂浮的酒糟,像螞蟻一樣。
  • 被髮:披散頭髮,形容急迫或不拘禮節的樣子。

翻譯

公啊公啊,提着酒壺要去哪裏?屈原沉湘自盡不值得羨慕,徐衍跳海真是愚蠢。 公啊公啊,牀上鋪着菅草蓆子,盤中有魚。北邊有賢能的兄長,東邊有年輕的姑娘。 田野裏黍米和葫蘆油油生長,瓦甒裏的濁酒上漂浮着酒糟。黍米可以吃,酒可以喝,公啊公啊,你爲何還要離開? 披頭散髮急匆匆地要去哪裏?賢兄和小姑都在哭泣。

賞析

這首作品以對話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一位即將離去的公的勸留之情。詩中通過對屈原和徐衍的提及,暗示了極端行爲的不可取。後文則描繪了溫馨的家庭生活場景,以及田野的豐收景象,試圖以此留住公的心。最後,詩人以賢兄和小姑的哭泣,強化了離別的悲傷和對公的依戀。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比和描繪,展現了詩人對家庭和生活的珍視。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