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子相宅

燕嶠正人日,朋簪復此筵。 青尊共良夜,綵勝感流年。 北地寒應減,上林春較先。 雁歸殘雪後,梅落晚風前。 世事嗟知白,吾生謾守玄。 愁深詩草短,興洽燭花燃。 宮闕祥光滿,郊原景色鮮。 更期恣遊賞,莫負豔陽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嶠(yān qiáo):指燕山,位於今河北省北部。
  • 朋簪(péng zān):朋友。
  • 綵勝(cǎi shèng):古代婦女的頭飾,用以表示節日或吉祥。
  • 上林(shàng lín):皇家園林,這裏指皇家園林中的春天來得較早。
  • 知白(zhī bái):知曉世事,明白事理。
  • 守玄(shǒu xuán):堅守深奧的道理或信仰。
  • 興洽(xìng qià):興致融洽。
  • 豔陽天(yàn yáng tiān):陽光明媚的春天。

翻譯

在燕山腳下,正值人日佳節,朋友們再次聚首於此宴席。夜晚我們共享美酒,綵勝提醒我們感受流逝的歲月。北方的寒冷似乎已經減退,皇家園林的春天似乎來得更早。雁羣在殘雪之後歸來,梅花在晚風之前凋落。我感嘆世事已經明瞭,但我的生活依舊堅守着深奧的信仰。憂愁使得我的詩篇顯得短小,興致融洽時,燭花也似乎更加明亮。宮闕中充滿了吉祥的光芒,郊外的景色也顯得格外新鮮。我們更期待盡情遊賞,不要辜負這陽光明媚的春天。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燕山腳下與朋友共度人日佳節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詩中「雁歸殘雪後,梅落晚風前」等句,以景寓情,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命短暫的哀愁。結尾的「更期恣遊賞,莫負豔陽天」則透露出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梁有譽的文學才華和人生感悟。

樑有譽

明廣東順德人,字公實,號蘭汀。與歐大任等同學於黃佐,有詩名。嘉靖二十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與李攀龍等結詩社,史稱後七子。因念母,稱病歸。杜門讀書,雖大吏至,亦不出見。卒年三十六。有《蘭汀存稿》。 ► 2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