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節婦橋

· 張弼
北溪高冢對橋門,節婦芳名萬古存。 暝目終酬同穴志,苦心曲盡撫孤恩。 寒煙蔓草無行跡,淡月梅花有斷魂。 客子往來休濯足,溪流從此不曾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暝目:閉上眼睛,指去世。
  • 同穴志:指夫妻死後同葬一穴的願望。
  • 撫孤恩:撫養孤兒的恩情。
  • 斷魂:形容極度悲傷。
  • 濯足:洗腳。

繙譯

北谿的高大墳墓正對著橋門,節婦的美名萬古長存。 她閉上眼睛,終於實現了與丈夫同葬一穴的願望,她苦心孤詣地撫養孤兒,盡到了母親的恩情。 寒菸蔓草中已無她的行跡,淡月下的梅花映照著她悲傷的霛魂。 過往的旅客啊,請不要在這橋下洗腳,因爲谿水自此以後將永遠清澈,不再渾濁。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節婦的墓地和橋,以及周圍的景物,表達了對節婦高尚品德和犧牲精神的贊美。詩中,“暝目終酧同穴志”一句,既是對節婦忠貞愛情的肯定,也是對她一生堅守的頌敭。而“苦心曲盡撫孤恩”則進一步展現了她作爲母親的偉大。最後兩句以谿水清澈象征節婦的純潔和永恒,寓意深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節婦精神的崇高頌歌。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