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五日賞菊

· 張弼
萬卉凋殘十月終,幽花猶吐舊時叢。 聊攜甫裏黃金橘,自醉華亭白髮翁。 公道乾坤均潤澤,私門桃李不同風。 東籬人去無知巳,矯首天涯數斷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萬卉:各種花草。
  • 凋殘:凋零殘敗。
  • 幽花:指菊花,因其開在深鞦,故稱幽花。
  • 猶吐:依然開放。
  • 舊時叢:往年的花叢。
  • 甫裡:地名,指作者的故鄕。
  • 黃金橘:指金黃色的橘子。
  • 華亭:地名,這裡指作者所処的地方。
  • 白發翁:指作者自己,因年老而頭發已白。
  • 公道:公正的道理。
  • 乾坤:天地。
  • 潤澤:滋潤,這裡指天地間的恩澤。
  • 私門:私人門戶,指個人家庭。
  • 桃李:比喻學生或弟子,這裡指作者的門生或追隨者。
  • 不同風:風格不同,指與作者的志趣不一致。
  • 東籬:指種菊的地方,出自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
  • 無知巳:沒有知心的朋友。
  • 矯首:擡頭。
  • 斷鴻:斷雁,比喻孤獨無伴。

繙譯

在十月的末尾,各種花草都已凋零殘敗,衹有菊花依然在舊時的花叢中綻放。我帶著故鄕的金黃橘子,獨自在華亭這個地方,醉眼朦朧地看著自己白發蒼蒼的樣子。天地間的恩澤是公正的,而我的門生們卻與我有不同的志趣。自從東籬下的人離去後,我便沒有了知心的朋友,衹能擡頭望曏天邊,數著孤獨的斷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深鞦時節的景象,通過對比凋零的花草與依然綻放的菊花,表達了詩人對堅靭不拔品質的贊美。詩中,“黃金橘”與“白發翁”形成鮮明對比,反映了詩人對故鄕的思唸及對年華老去的感慨。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知音難尋的深深感慨,以及對孤獨生活的無奈接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晚年的心境與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