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峽
蜈蚣峽,君知否。兩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
支分派別一何多,絕險驚濤當峽口。宋朝真相曾經過,霹靂青天笑揮手,蜈蚣之毒夫何有。
夜半月明聞棹歌,商旅舟師拍銅鬥,上猶城中醉春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蜈蚣峽:地名,具體位置不詳,但從詩中描述來看,應是一處險峻的峽谷。
- 高束:高高地圍繞或限制。
- 蜿蜒: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延伸的樣子。
- 屈曲:彎曲,曲折。
- 支分派別:分支衆多,比喻事物的複雜多樣。
- 絕險:極其危險。
- 驚濤:洶涌澎湃的波濤。
- 真相:指宋朝的某位重要人物。
- 霹靂:雷聲,比喻聲勢浩大。
- 棹歌:船伕划船時唱的歌。
- 商旅:商人旅客。
- 舟師:船伕,水手。
- 拍銅鬥:敲打銅製的酒器,可能是一種慶祝或娛樂的方式。
- 上猶城: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翻譯
蜈蚣峽,你可知道?兩岸高聳,圍繞着水中央,蜿蜒曲折,彷彿在奔走。 分支衆多,多麼複雜,那絕險的驚濤就在峽口。宋朝的某位重要人物曾經過此地,聲勢浩大,揮手笑對青天,蜈蚣的毒害又算得了什麼。 夜半時分,月亮明亮,聽到船伕的歌聲,商人和旅客敲打着銅酒器,歡慶着,在上猶城中享受着春酒的醉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蜈蚣峽的險峻與壯麗,通過「兩岸高束水中流,蜿蜒屈曲如奔走」等句,生動地勾勒出了峽谷的地貌特徵。詩中「宋朝真相曾經過」一句,引入了歷史人物的元素,增添了詩的歷史厚重感。結尾處的「夜半月明聞棹歌,商旅舟師拍銅鬥,上猶城中醉春酒」則展現了人們在自然美景中的歡愉與放鬆,形成了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讚美和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