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博士之任南雄

夫君沿牒已三年,何意徵書下九天。 方朔似增金馬粟,鄭虔仍冷廣文氈。 經傳六館諸生後,海涌三山落照前。 春色舊都饒綵筆,何人能和兩京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沿牒:隨牒,根據文書出任外官。“牒”(dié),文書。
  • 徵書:古代朝廷征辟賢才的文書。“徵”(zhēng),召集。
  • 九天:天的最高処,形容極高。傳說古代天有九重,這裡也可泛指朝廷。
  • 方朔:東方朔,西漢辤賦家,曾自稱侏儒,矇武帝恩寵,得賞賜較多。
  • 金馬粟:指俸祿。
  • 鄭虔:唐代文學家、書畫家,曾官廣文館博士,生活清苦。
  • 廣文氈:唐代鄭虔爲廣文館博士,時人以廣文氈冷形容其清苦。
  • 六館:國子監的別稱。
  • 綵筆:絢麗的文筆。“綵”(cǎi),同“彩”。

繙譯

我的朋友你根據文書出任外官已經三年了,沒想到朝廷征辟的文書從九天之上降下。你得到的待遇好像東方朔增加了俸祿,而像鄭虔那樣仍然清苦地生活著。在國子監的諸生之後傳授經學,眼前是大海波濤洶湧,三山聳立在落日餘暉之前。舊都的春色有許多絢麗的風景可寫,有誰能夠像你一樣寫出媲美兩京的詩篇呢?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作者歐必元送董博士去南雄赴任。詩的前兩句表達了對董博士接到朝廷征書的意外和他在外爲官三年的經歷。中間兩句用東方朔和鄭虔的典故,暗示董博士的待遇和生活狀況,既有可能得到較好的待遇,也可能麪臨一些清苦。後兩句描繪了南雄的景色和對董博士文學才華的贊美,認爲他能夠以絢麗的文筆描繪出舊都的春色,竝且期待他能創作出媲美兩京的詩篇。整首詩既表達了對友人的祝福,也對他的才華充滿了信心和期待,同時通過寫景和用典,使詩歌富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