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樊山人還豫章

聞君一榻系南州,久客還家盡白頭。 興在山陰能訪戴,人非荊士亦依劉。 逢時縱有長桑術,住世真如汎海舟。 自笑逃名增傲骨,可堪重爲說封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 (xìng):興致,情趣。
  • 山陰:今浙江紹興。
  • 訪戴:訪友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這裏指訪友之樂。
  • 荊士:原指楚國之士,後泛指南方之人。
  • 依劉:典故名,典出《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王粲傳》。表示投靠有權勢者。
  • 長桑術:長桑君的醫術。長桑君是戰國時的神醫,這裏指高明的醫術。
  • 汎(fàn)海舟:漂浮在海上的船,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翻譯

聽說您在南方客居已久,如今長久作客後歸家卻已滿頭白髮。 興致在於能像在山陰時那樣去訪友,即便不是楚地之人也願意投靠權勢。 逢時就算擁有高明的醫術,在這世上也真如漂浮在海上的船一般。 自己笑自己逃避聲名反倒增添了傲氣,怎能再去談論封侯之事呢。

賞析

這首詩是歐必元送樊山人回豫章時所作。詩中先寫樊山人久客南方後歸家已白頭,表達了歲月的滄桑之感。接着用「訪戴」的典故表現對友情的珍視,「依劉」的典故則暗示了世事的無奈。後兩句感嘆人生如漂泊之舟,即使有醫術也難以改變命運,最後表達了自己對聲名和封侯的不屑。整首詩情感複雜,既有對友人的同情,也有對人生的感慨和對世俗的超脫,意境深沉,富有哲理。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