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弔古

辛苦驅馳瘴海濱,逢厓遺恨欲沾巾。 田家義士寧臣漢,魯仲高風不帝秦。 井澳旌旗空落日,平章波浪尚愁人。 千秋噴薄淩霄漢,猶是英雄氣未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厓(yá)山:位於今廣東新會南近海處。
  • 瘴(zhàng)海濱:充滿瘴氣的海邊。
  • 沾巾:淚水沾溼手巾,形容悲傷。
  • 寧臣漢:寧願作爲漢臣。
  • 魯仲高風不帝秦:借用魯仲連堅持正義,不向強秦屈服的典故。
  • 井澳:厓山附近的一個地方。
  • 平章:這裏指曾經參與的政事或決策。
  • 淩(líng)霄漢:直上雲霄。

翻譯

在充滿瘴氣的海邊辛苦奔波,來到厓山憑弔古蹟,遺憾滿懷,不禁淚溼衣襟。田橫的義士們寧願作爲漢臣,保持氣節;魯仲連的高風亮節,堅決不向強秦屈服。井澳的旌旗在落日下空自飄動,回想過往的種種波瀾,仍然讓人憂愁。千年來的英雄氣概噴薄而出,直上雲霄,可依然是英雄們的壯志未酬。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在厓山憑弔古蹟時所作,表達了對歷史往事的感慨和對英雄們的敬仰。詩的首聯描述了作者在瘴氣瀰漫的海邊辛苦奔波,來到厓山後觸景生情,心中充滿遺恨。頷聯借用田橫義士和魯仲連的典故,表現了對義士們堅守氣節的讚頌。頸聯通過描寫井澳的落日旌旗和令人愁緒萬千的波浪,烘托出一種悲壯的氛圍。尾聯則強調英雄氣概直衝雲霄,但遺憾的是英雄們的壯志未能實現,體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深沉思考和對英雄的惋惜之情。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真摯,富有歷史的厚重感。

潘光統

潘光統,字少承,號滋蘭。順德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貢生,入太學。授光祿寺署丞,遷京府通判。著有《滋蘭集》。明郭棐《粵大記》卷二四、清康熙《順德縣誌》卷七、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九有傳。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