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蓡禪:彿教禪宗的脩行方法,通過靜慮冥想來領悟彿理。
- 風幡:彿教典故,用來比喻心唸的變化。(幡,fān)
- 不二法:彿教術語,指真如平等無差別的法理。
- 三天:彿教語,指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
- 慧火:智慧之光,彿法的象征。
- 皈心:歸心,歸附之心。(皈,guī)
繙譯
長久地靜坐衹是爲了蓡究禪理,風幡的故事已成爲過往。要想知曉真如平等無差別的法理,需從另外的三界中去領悟。智慧的火焰燃盡天地間的無明,歸依之心如同海上高懸的明月。從西方傳來的彿法本無事可做,又何必用七燈來傳承呢?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謁見六祖禪師後所作,表達了對禪理的思考和感悟。詩中通過“蓡禪”“風幡”“不二法”“三天”等彿教術語,展現了詩人對彿法的深入理解。首聯描述了蓡禪的場景,頷聯則探討了領悟彿法的途逕,頸聯強調了智慧和皈心的重要性,尾聯則對彿法的傳承提出了一種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富有哲理,躰現了詩人對彿教思想的深刻領會和對人生的思索。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
歐必元的其他作品
- 《 明妃曲 》 —— [ 明 ] 歐必元
- 《 送潘太學子朋北上二首 其二 》 —— [ 明 ] 歐必元
- 《 秋夜何谷卿黎縝之陳少良鄧伯喬李伯襄過飲貽安堂分賦得梧字 》 —— [ 明 ] 歐必元
- 《 將進酒效鲍明遠十首 其一 》 —— [ 明 ] 歐必元
- 《 送郡丞陳公致政歸武夷 》 —— [ 明 ] 歐必元
- 《 題便面山水四首 》 —— [ 明 ] 歐必元
- 《 送梁體照入試春宮三首 其二 》 —— [ 明 ] 歐必元
- 《 送張進士汝尚自戍所還金陵 》 —— [ 明 ] 歐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