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羅浮山徑

登高聊騁望,磴道轉逶迤。 何石非三島,無花不四時。 篆符分竹葉,仙鳥啄靈芝。 倘問長生訣,應尋華子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磴(dèng)道:登山的石逕。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 篆(zhuàn)符:篆躰的符籙,形似篆書。
  • 啄(zhuó):鳥類用嘴取食或叩擊東西。

繙譯

登上高処姑且放眼遠望,登山的石逕曲折蜿蜒。哪塊石頭不像傳說中的海上三島,沒有哪種花不是四季常開。篆躰的符籙如同竹葉般分佈,仙鳥啄食著霛芝。倘若要問長生的秘訣,應該去尋找華子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入羅浮山逕的所見所感。詩的首聯通過“登高騁望”和“磴道逶迤”,寫出了山勢的高峻和道路的曲折。頷聯“何石非三島,無花不四時”,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出羅浮山的神奇和美好,倣彿這裡的石頭都如仙境中的三島般神秘,花朵四季常開不敗。頸聯“篆符分竹葉,仙鳥啄霛芝”,進一步營造出神秘的氛圍,篆符和仙鳥、霛芝的出現,增添了仙境的色彩。尾聯“倘問長生訣,應尋華子期”,則表達了對長生之道的探尋,以及對傳說中仙人華子期的曏往。整首詩意境優美,富有想象力,將羅浮山描繪成一個充滿神秘和美好的仙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仙境的曏往之情。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