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伯原澹之蒼梧兼寄林司理傅明府

扁舟溯灕水,蹤跡若神仙。 不比陳書記,言尋葛稚川。 江豚吹夜浪,暮雨聽鳴蟬。 倘遇留歡客,應成懷遠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扁(piān)舟:小船。
  • 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 灕水:灕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爲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稱。
  • 陳書記:此處指魏晉時期的陳琳,曾爲袁紹掌管文書。
  • 葛稚川:葛洪,字稚川,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

翻譯

乘坐小船逆着灕水前行,那蹤跡好似神仙一般。不像陳書記,而是說要去尋找葛稚川。夜裏江豚吹動着浪花,傍晚的雨中聽着鳴蟬的叫聲。倘若遇到能讓人盡情歡樂的客人,應當能寫出表達懷念遠方之人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族伯原澹乘船前往蒼梧的情景。詩中以扁舟溯灕水的畫面開篇,營造出一種飄逸、神祕的氛圍,讓人聯想到神仙的蹤跡,增添了幾分超凡脫俗之感。通過與陳書記的對比,突出了族伯的獨特追求,即尋找像葛稚川那樣的道家境界或某種理想。接着,詩中描繪了江豚吹浪和暮雨鳴蟬的景象,既增添了旅途的自然氛圍,又烘托出一種寧靜而富有生機的意境。最後,詩人設想族伯若遇到能帶來歡樂的客人,應會創作出表達懷遠之情的詩篇,進一步深化了詩的情感內涵。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優美,通過對族伯行程的描述和對旅途情景的想象,表達了對族伯的祝福以及對遠方的思念之情。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