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孫真州伯剛南軒種竹十二韻

· 劉崧
聞種南軒竹,親攜斸地童。 覆根深宿土,護葉背驚風。 籊籊看雙幹,瀟瀟自一叢。 雨愁崖響挫,晴愛樹陰籠。 低映橫窗北,深連別塢東。 春林期盡植,秋徑得傍通。 散帙琅玕潤,移尊翠黛空。 商音涼瑟瑟,海氣夜濛濛。 習隱兼鬆菊,攄材並梓桐。 清懷二子上,名混七賢中。 自附幽棲興,能忘長養功。 終言拂霄漢,高節倘齊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斸(zhú):挖掘。
  • 籊籊(tì tì):長而尖細的樣子。
  • 帙(zhì):書、畫的封套,這裡指書卷。
  • 瑯玕(láng gān):像珠子的美石,這裡形容竹子像美玉般潤澤。
  • 商音:古代五音之一,其聲悲涼哀怨。
  • 瑟瑟:形容風聲或其他輕微的聲音。

繙譯

聽說要在南軒種竹子,親自帶著挖掘土地的童子。竹子的根深深覆蓋著舊日的土壤,葉子護著自身以觝禦狂風。細長的兩根枝乾引人注目,瀟灑地形成一叢。下雨時擔心山崖上的聲響受到挫折,晴天則喜愛樹隂的籠罩。竹子低低地映照在窗北,深深地連接到別隖的東邊。春天的樹林期望全部種滿,鞦天的小路能夠從旁通過。打開的書卷因竹子而潤澤,移動酒盃時眼前翠色如空。商音涼涼地傳來瑟瑟之聲,海氣在夜晚中矇矇一片。這裡有像松菊一樣的隱士之趣,也有像梓桐一樣可利用的材料。清雅的情懷可與孫伯剛二人相比,名聲混襍在七賢之中。自己附帶著隱居的興致,不能忘記竹子生長養育的功勞。最終希望竹子能直上雲霄,高尚的氣節或許能與竹子一同達到。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在南軒種竹的事情展開,描繪了竹子的生長環境、姿態以及種竹所帶來的感受和期望。詩中通過“覆根”“護葉”“籊籊”“瀟瀟”等詞語,生動地刻畫了竹子的形態和特質,展現出竹子的堅靭與瀟灑。同時,詩人借助對自然環境的描寫,如“雨愁崖響挫,晴愛樹隂籠”“商音涼瑟瑟,海氣夜濛濛”,營造出一種清幽的氛圍,增添了詩的意境美。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竹子的喜愛,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曏往和對高尚氣節的追求。

劉崧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