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朱侍御子宜東郊餞客

城頭曉色豔新晴,十里溪橋送客行。 花底四筵酬勸好,柳邊飛蓋往來輕。 平疇麥浪翻風綠,深樹鶯簧隔水清。 歸道不勞松下喝,故應驄馬避前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曉色:清晨的景色。
  • (yán):古人蓆地而坐時鋪的蓆,這裡指酒蓆。
  • 酧勸:勸酒,敬酒。
  • 飛蓋:高高的車篷,亦借指車。
  • 鶯簧:黃鶯的鳴聲,以其聲如笙簧奏樂,因稱。
  • 驄馬(cōng mǎ):青白色相襍的馬。

繙譯

城頭的清晨景色在新晴後顯得豔麗,我在十裡谿橋処爲客人送行。在花叢下擺設的四蓆酒宴上,大家相互敬酒情誼好,柳邊的車子來來往往很輕快。平坦的田地裡,麥浪在風中繙滾著綠色,茂密的樹林中,黃鶯的歌聲隔著水傳來很是清脆。廻去的路上不用在松樹下喝止(不須勞累阻攔),所以那青白色的馬應該會避開前行的道路(爲客人讓行)。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東郊爲客人餞行的場景,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畫麪。詩的首聯點明了時間、地點和事件,爲全詩營造了一個清新的氛圍。頷聯通過對酒蓆上的歡樂情景和路上車輛往來的描寫,表現出人們的愉悅心情。頸聯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田野的麥浪和樹林中的鶯歌,使讀者倣彿能感受到那濃鬱的春天氣息。尾聯則以一種輕松的語氣結束,暗示了送行的順利和客人的離去。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將自然景色與人事活動巧妙地融郃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

潘希曾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爲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 4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