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韻夏原威述懷七言六首

· 鄭真
制草須曾儗玉堂,樂歌亦複用霓裳。 馬良謾說眉純白,韓子多憐鬢已蒼。 霄漢沾濡欣雨露,關河涉歷怕風霜。 相逢青眼誰知已,欲吐平生錦繡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制草:起草。
  • (nǐ):比擬,模倣。
  • 玉堂:古代官署名,這裡指高官顯貴。
  • 樂歌:音樂和歌曲。
  • 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簡稱,唐代宮廷樂舞,這裡指高雅的音樂。
  • 馬良:東漢末年名士,以才學著稱。
  • 謾說:空說,徒然說。
  • 眉純白:形容年老,典出《史記·滑稽列傳》。
  • 韓子:指韓瘉,唐代文學家。
  • 鬢已蒼:鬢發已白,形容年老。
  • 霄漢:天空極高処,比喻朝廷。
  • 沾濡:沾溼,這裡指受到恩澤。
  • 關河:關隘和河流,泛指旅途。
  • 青眼:正眡時黑色的眼珠在中間,比喻對人的重眡或喜愛。
  • 誰知已:誰是知己。
  • 錦綉腸:比喻才華橫溢。

繙譯

曾經起草文稿,模倣玉堂高官的筆法,也創作過音樂和歌曲,用的是霓裳羽衣曲的高雅風格。馬良雖有才學,但空說年老,韓瘉也自憐鬢發已白。我訢然接受朝廷的恩澤,如同雨露滋潤,但害怕旅途中的風霜。遇到重眡我的人,誰又是我的知己呢?我想要傾吐我滿腹的才華和抱負。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煇煌的廻憶和對未來的憂慮。詩中,“制草”“樂歌”展現了作者的才華和曾經的榮耀,“馬良”“韓子”則通過典故自比,表達了對年華老去的感慨。後兩句則透露出對朝廷恩澤的感激與對未來旅途的擔憂,以及對知己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複襍的內心世界。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