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三十六首

漢家初築受降城,塞外烽煙入望平。 胡虜已歸屯戍減,隴頭秋月向人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漢家:漢朝,這裏指中國。
  • 受降城:古代爲接受敵軍投降而建的城池。
  • 塞外:邊塞之外,指邊疆地區。
  • 烽煙: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戰事。
  • 胡虜:古代對北方民族的蔑稱。
  • 屯戍:駐守邊疆。
  • 隴頭:隴山之巔,泛指邊疆地區。
  • 秋月:秋天的月亮。

翻譯

漢朝初建受降城,邊塞外的烽火望去已平息。胡虜已經歸順,駐守邊疆的士兵減少,隴山之巔的秋月照耀着人們,顯得格外明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漢朝初建受降城後的邊疆景象。通過「塞外烽煙入望平」和「胡虜已歸屯戍減」兩句,表達了戰事平息、邊疆安寧的景象。最後一句「隴頭秋月向人明」則以秋月之明,象徵邊疆的寧靜與和平,同時也展現了邊疆夜晚的美麗景色,給人以寧靜和慰藉之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對邊疆安寧的讚美。

鄭學醇

明廣東順德人,字承孟。隆慶元年舉人。任武緣知縣。有《句漏集》。 ► 6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