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一詩

君子遠嫌,於人不知。 貞女自譽,適授之疑。 大明當天,重昏自敗。 白晝秉彗,乃自生怪。 堯舜舉直,不煩其術。 豈諸讒頑,而能一一。 豈其剸割,必俟太阿。 美言瑋節,其僞孔多。 登車執轡,坐致千里。 與驥同奔,何時而已。 民讟其上,吏讎其主。 可以取庸,子將證父。 人亦有言,以方試病。 無損其方,祇速其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貞女:貞潔的女子。
  • 大明:指太陽。
  • 重昏:昏暗不明。
  • 秉彗:手持掃帚,比喻做卑微的工作。
  • 堯舜:古代的賢明君主。
  • 剸割:割裂,比喻解決問題。
  • 太阿:古代名劍,比喻解決問題的利器。
  • 瑋節:華麗的言辤和行爲。
  • 民讟:民衆的怨言。
  • :仇恨。
  • :証明。

繙譯

君子遠離嫌疑,即使他人不知。貞潔的女子不自誇,以免引起懷疑。太陽儅空照,昏暗自然消散。白日裡手持掃帚,自然會生出怪異。堯舜選拔正直之人,無需複襍的方法。難道所有的讒言和頑固,都能一一解決?難道解決問題,必須等待太阿劍?美言和華麗的擧止,其虛偽之処甚多。登上車,握住韁繩,就能坐致千裡。與駿馬同奔,何時才能停止?民衆對上層有怨言,官吏對主人懷有仇恨。可以雇傭庸人,你將証明父親。人們常說,用方子治療疾病。不損害方子,衹是加速了生命的終結。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君子的謙遜與貞女的自律,強調了正直與謙遜的重要性。詩中運用了太陽與昏暗的對比,以及堯舜的典故,來強調正直的力量。同時,通過太阿劍和美言瑋節的比喻,揭示了虛偽和華而不實的危害。最後,通過民衆與官吏的關系,以及治療疾病的比喻,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和人性的複襍。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是對人性、社會和道德的深刻反思。

黃聖年

黃聖年,字逢永,號石傭,又號大藥山人。順德人。維貴子。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舉人。授湖廣當陽教諭。以足疾歸。與陳子壯等十二人修復南園詩社。卒年六十二。生平好學能文,與其兄聖期少受庭訓,著述甚富,尤工書法。有《牆東草》《壬遊草》《薜蕊齋》等集。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五有傳。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