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菊

· 楊榮
爲爾多情數舉觴,七人對此興偏長。 日臨佳色通青瑣,風引清香散玉堂。 已喜四民皆暇豫,更看百辟盡才良。 自慚老去成疏懶,未信餐英力更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舉觴:舉杯飲酒。
  • 青瑣:古代宮門上的一種裝飾,這裏借指宮門。
  • 玉堂:古代對宮殿的美稱,這裏指宮殿。
  • 四民:指士、農、工、商,古代社會的四個主要職業羣體。
  • 百辟:指衆多的官員。
  • 疏懶:懶散,不勤奮。
  • 餐英:指食用菊花,古人認爲食用菊花可以延年益壽。

翻譯

因爲你多情,我多次舉杯暢飲,七人共賞菊花,興致特別長久。 陽光照耀下,菊花的美麗色彩透過宮門,風中帶着菊花的清香飄散在宮殿之中。 已經欣喜地看到士農工商四民都悠閒自得,更欣賞到衆多官員都是才華橫溢。 我自愧年老變得懶散,不相信食用菊花能讓我更有活力。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友人共賞菊花的情景,通過菊花的美麗色彩和清香,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欣賞。詩中「日臨佳色通青瑣,風引清香散玉堂」一句,巧妙地將菊花的色彩與清香與宮殿的華麗相結合,展現了菊花的魅力。後兩句則反映了作者對社會安定和人才濟濟的欣慰,以及對自己年老懶散的自嘲。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