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雪書房爲畫士戴文進題

· 楊榮
戴君舊業家錢塘,幽齋剩種青篔簹。 冰森玉立鬱蕭爽,佩珂時動音鏗鏘。 一林遙接淇園綠,萬個如臨渭川曲。 涼宵白晝風月清,翠影重重覆書屋。 四時佳致迥不同,況茲清絕當嚴冬。 朔風吹雪滿空下,凝梢綴葉相玲瓏。 素娥冉冉來雲表,皓鶴翩翩舞林杪。 是時掩卷一憑欄,清興滿襟應不少。 恍如玉壺照八窗,牙籤玉軸生輝光。 開徑便宜同蔣詡,映書更覺慕孫康。 一從寄跡京華地,翹首山房想初志。 陽春桃李任紛紛,勁節貞心自無異。 何人爲君寫此圖,故鄉景物渾不殊。 興來展玩對立久,一點塵埃窗外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筼簹(yún dāng):一種生長在水邊的竹子,高大筆直。
  • 珂(kē):美玉。
  • 淇園:古代著名的園林,以竹子著稱。
  • 渭川曲:指渭水河畔的彎曲地帶,常用來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 素娥:指月亮。
  • 皓鶴:白色的鶴。
  • 玉壺:比喻清澈明亮的環境。
  • 牙簽玉軸:形容書籍裝幀精美。
  • 蔣詡:東漢時期的隱士,以清高著稱。
  • 孫康:東漢時期的學者,以勤奮好學著稱。
  • 勁節貞心:比喻堅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

繙譯

戴君的舊家在錢塘,他的書房周圍種滿了青翠的筼簹竹。這些竹子冰清玉潔,鬱鬱蔥蔥,倣彿珮戴著美玉,不時發出清脆的響聲。竹林遠遠地連接著淇園的綠色,萬竿竹子如同臨水而生的渭川曲。無論是涼爽的夜晚還是白晝,風月都十分清新,翠綠的竹影重重地覆蓋著書屋。四季的美景各有不同,尤其是在這清冷的嚴鼕。北風吹著雪花滿天飛舞,雪花凝結在竹梢和竹葉上,相互映襯,玲瓏剔透。月亮緩緩陞起,白鶴在林梢翩翩起舞。此時,我放下書卷,憑欄遠望,滿懷清新的興致。倣彿置身於一個清澈明亮的環境中,書籍裝幀精美,生出光煇。開辟小逕,方便如同蔣詡,映照書本,更讓人羨慕孫康的勤奮。自從寄居在京華之地,我時常翹首廻望山房,懷唸初心。盡琯陽春的桃李任其紛紛,但我的堅貞之心始終如一。有誰能夠爲你畫出這幅圖畫,故鄕的景物依舊如初。興致來時,我展開畫卷,久久地站立,一點塵埃也沒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戴文進書房周圍幽靜雅致的竹林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竹子的清雅和書房的甯靜。詩中,“筼簹”、“淇園”、“渭川曲”等詞語,不僅描繪了竹林的美景,也隱喻了主人的高潔品格。後文通過對比陽春桃李與勁節貞心,表達了作者對初心和堅貞不渝的追求。整首詩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明代文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