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訓導滕愷小畫
有元失其鹿,天下紛逐之。
高皇仗劍起,豪俊歸綱維。
謨算屈羣力,勇者無所施。
思昔下金華,滕君先見知。
禮之置帷幄,制勝屢出奇。
玉堂職絲綸,薇垣贊樞機。
恩榮有如此,遭遇古所稀。
故人在田野,寫此寄相思。
長林聳霄漢,挺挺金石姿。
坡陀帶煙霧,密葉陰下垂。
二君久捐世,高風尚巍巍。
展圖一撫玩,彷佛如昔時。
賢哉滕氏裔,謁我求新詩。
逝者不可見,感此增嘆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謨算:謀略,策略。
- 絲綸:古代指皇帝的詔書。
- 薇垣:指中書省,古代中央政府的行政機構。
- 樞機:重要的機關或職位。
- 捐世:去世。
翻譯
元朝失去了統治的鹿(比喻政權),天下人紛紛追逐爭奪。高皇(指朱元璋)手持劍起兵,豪傑俊才都歸附於他的綱紀之下。他的謀略和策略屈服了衆人的力量,勇敢的人沒有施展的地方。回想當初下金華(地名),滕君(指滕愷)就已經預見到並得到了認可。他被禮遇安置在重要的位置,制定勝利的策略屢出奇招。在玉堂(指朝廷)負責皇帝的詔書,在中書省讚揚重要的職位。這樣的恩寵和榮幸,是古代所罕見的。故友在田野間,畫下這幅畫來寄託相思之情。長長的林木聳入雲霄,挺拔如金石般的姿態。山坡上帶着煙霧,密集的葉子在陰涼下垂掛。兩位君子已經去世,但他們的高風亮節依然巍峨。展開圖畫一撫玩,彷彿回到了過去。賢能的滕氏後代,向我請求新的詩作。逝去的人已經無法再見,對此感到更加悲傷和嘆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元朝末年天下大亂、英雄豪傑歸附朱元璋的歷史背景的描繪,讚頌了滕愷的先見之明和高尚品質。詩中,「謨算屈羣力」一句,既展現了朱元璋的智謀,也暗示了滕愷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後文通過對滕愷在朝廷中的重要職位和恩寵的描述,進一步突出了他的非凡地位和才能。最後,詩人通過畫作寄託對故人的思念,表達了對逝去英雄的哀悼和對滕氏後代的期望,情感深沉,意境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