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柬仲元仁

· 謝榛
永夜愁欹枕,天涯一病夫。 候蟲當砌亂,秋月傍樓孤。 採菊還三徑,揚帆更五湖。 相將好歸去,莫嘆歲華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欹(qī)枕:斜靠在枕上。
  • 永夜:長夜。
  • 天涯:猶天邊,指極遠的地方。
  • 病夫:病人。
  • 候蟲:隨季節而生或發鳴聲的昆蟲,如秋天的蟋蟀等。
  •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或是院子裏的小路。
  • 五湖:春秋時,范蠡佐越王勾踐滅吳後,乘舟泛五湖而去。後泛指歸隱江湖。
  • 徂(cú):往,流逝。

翻譯

漫長的夜晚我滿心憂愁地斜靠在枕上,在這遙遠的天邊我就像一個病人。 階下的秋蟲雜亂地鳴叫着,秋月伴着我這孤獨的人,依傍着樓閣灑下清冷的光。 我想要像陶淵明那樣回到田園隱居,也想像范蠡那樣泛舟五湖,逍遙自在。 我們一起美好地歸去吧,不要嘆息歲月的流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夜中詩人的孤獨愁緒以及對歸隱生活的嚮往。詩的開頭通過「永夜愁欹枕,天涯一病夫」表現出詩人在長夜中的憂愁和孤獨之感,身處遙遠之地,如同患病之人,心境悲涼。「候蟲當砌亂,秋月傍樓孤」則通過描寫秋蟲的亂鳴和秋月的孤獨,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冷清和詩人內心的孤寂。然而,詩的後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渴望,「採菊還三徑,揚帆更五湖」,希望能像陶淵明和范蠡一樣,迴歸自然,逍遙自在。最後一句「相將好歸去,莫嘆歲華徂」,則體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同時也傳達出一種豁達的態度,既然時光無法停留,不如順應自然,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整首詩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將詩人的內心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