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大參汝任之浙中

· 謝榛
汾陽贈別走詩筒,帆度春流五兩風。 國計更堪征伐後,人心多在去留中。 江分吳越青天合,地豁東南滄海通。 雁宕飛泉舊遊處,重看片雨下晴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汾陽:郭子儀曾被封爲汾陽郡王,此處借指德高望重之人。
  • 詩筒(shī tǒng):日常吟詠唱和書於詩箋後,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製,取清雅之意。
  • 五兩風:古代的測風器,以雞毛五兩或八兩繫於高竿頂上,藉以觀測風向、風力。
  • 國計:國家的經濟,此處指國家的財政和經濟狀況。
  • 征伐(zhēng fá):出兵攻打,討伐。
  • 吳越:春秋時期的吳國和越國,在今長江下游一帶,此處借指江浙地區。
  • 雁宕(dàng):即雁蕩山,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 。

翻譯

有德高望重之人贈別並遞來詩筒,船隻趁着春風憑藉五兩風前行。國家的經濟狀況更是在經歷征伐之後顯得尤爲重要,人們的內心多處於去留的糾結之中。江水將江浙地區劃分開來,青天與之相融,大地開闊,東南之地與滄海相通。雁蕩山的飛泉是過去遊覽過的地方,再次看到如片雨般的飛泉在晴空中飄落。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首聯通過「汾陽贈別」「走詩筒」「帆度春流五兩風」等描寫,營造出一種離別的氛圍,同時也展現出出行的情景。頷聯則從國家的經濟狀況和人們的內心感受出發,表達了對時局的關注和對人們處境的理解。頸聯描寫了江浙地區的地理風貌,江水、青天、大地、滄海,構成了一幅壯闊的畫面。尾聯提到雁蕩山的飛泉,這是詩人與友人共同的回憶之地,也表達了對再次相聚的期待。整首詩意境開闊,情感真摯,既表達了送別之情,又融入了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以及對美好景色的描繪。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