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夢白歸吳次韻

· 謝榛
張翰東歸尚黑頭,石湖重理舊漁鉤。 不知人對燕山月,笛裏梅花獨夜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張翰:字季鷹,西晉文學家,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據《晉書·張翰傳》記載,他因思念家鄉的蓴羹鱸膾,便辭官歸家。
  • 東歸:指向東迴歸故鄉。
  • 黑頭:指年紀輕,頭髮還未變白。
  • 石湖:指南宋詩人范成大,號石湖居士,蘇州人。這裏借指王夢白的家鄉。
  • 燕山:在今河北境內,詩中借指王夢白所去之地。

翻譯

張翰在年輕的時候就向東歸鄉了,王夢白也要回到家鄉像范成大一樣重新整理他的舊漁鉤(意爲過悠閒的生活)。不知道他在對着燕山的月亮時,是否會在獨自的夜晚,借笛聲中的梅花曲抒發憂愁。

賞析

這首詩以張翰東歸的典故,引出王夢白的歸鄉,表達了對王夢白歸鄉的感慨。詩中的「張翰東歸尚黑頭」,用張翰的故事來映襯王夢白的歸鄉,既暗示了歸鄉的願望是人之常情,又強調了王夢白歸鄉之時還年輕。「石湖重理舊漁鉤」則進一步描繪了王夢白歸鄉後可能的生活狀態,充滿了對他歸鄉後悠閒生活的想象。最後兩句「不知人對燕山月,笛裏梅花獨夜愁」,從想象中回到現實,設想王夢白在他鄉對着月亮時的情景,可能會在孤獨的夜晚借笛聲中的梅花曲抒發憂愁,流露出一種淡淡的離愁別緒。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細膩,用典恰當,語言簡潔而富有韻味。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